研究计划-2022/11/10

讨论要点

  1. 模式对低层大气模拟效果尚可,专注于低层,尤其是边界层的模拟部分,850hPa高度非常重要。
  2. 模式对于温度、海陆区分较差,可能由于分辨率网格导致,绘图时不要绘制填色(countrf),重点在于下垫面的类型,海or陆。
  3. 除去海冰外,应当关注陆面的冰雪,下垫面差异。
  4. 输入非常重要:关注模式的输入,尤其是边界层下垫面,关注能否修改:如修改特定区域雪反照率,查看输出变化,进行敏感性实验。
  5. 研究目的:订正数据,进行过程分析:观测与模式结合,相互验证评估。观测为点,模式为面。

下一步计划

  1. 查看Polar-WRF中输入的海冰场与陆地下垫面,尤其是冰雪,不同类型的区分:给出表格(Default)
  2. 尝试修改输入,进行敏感性实验。
  3. 绘制850hPa温湿高度场。
  4. 阅读文献,了解北极地区区域的冰雪、下垫面特征与差异。可能的研究重点区域:西伯利亚、格陵兰、斯瓦尔巴、北极航道。

一些可能

未来重点——模式与观测结合。
不关注年际变化、传输来源轨迹等,而是重点在于黑碳沉降这一过程及其可能造成的气候变化,完成其气候评估。

例子:北极黑碳的富集效应——观测,将富集效应输入至模式中,查看其变化。

西伯利亚地区野火——对西伯利亚北极地区的辐射影响。

格陵兰冰川与雪的差异。

亮点:

  1. 北极地区的数据缺乏,对于北极地区模拟、预测不确定性极大,将观测与Polar-WRF模式结合,对现有数据进行订正,提高北极气候预测的准确性。
  2. 从观测点到区域,再到整个北极地区,适当填补了北极区域气候模拟对于黑碳辐射的空白。

研究计划-2022/11/10
http://zhangzilu0831.github.io/2022/11/10/研究计划-2022-11-10/
作者
Zhang ZL
发布于
2022年11月10日
许可协议